作为一家年轻的音频品牌,从做耳机跨界到做手机,水月雨在全网都吸引了广泛地关注。恰逢2024成都国际耳机展,什么值得买编辑也有幸采访到了水月雨CEO郑瀚鹏,代表广大用户和粉丝深度交流了水月雨对这款产品的思考和规划,以下是我们的采访原文:
Q:对于整个数码圈来说,水月雨是一家较为成功的音频企业。耳机、音响,甚至于做咖啡、自热小火锅。但这次怎么想到去做一款手机产品的?尤其这个类目产品的研发成本绝对是不同于一般的“周边”产品。
A:其实做手机对于我自己来说是琢磨很久的一个事了,我手里的这一台demo,水月雨手机的原型产品用了也有一阵时间了。有一些是源于我对于这个手机产品本身就有一种关注,尤其又做了音频这一块有了一段时间。而且我们公司现在已经有了一套齐全的软件团队,对于我们来讲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慎重规划之后再去落地。做手机,尤其是音频为主要考量的手机,对整个的软件团队是种锻炼。
Q:锻炼,这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手段,还是出于别的思考?
A:不,是这样的,其实我们那个APP(耳机APP)一直有些优化,都做的很慢。我们团队一直也在搞这个东西(手机),导致大家忙不过来。但是至少我们这个项目的软件团队不管是从总体的人数,还是个体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质量,都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提升。后期这个东西不断的去修bug、不断去OTA,其实也能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啊。另外一方面呢,这个东西又可以是我们做的音频底层算法的一个试验平台。
Q:就是之前讲过音频相关优化是芯片级的?
A:不是,这个东西只是作为一个APP在里面,它可以运行在底层而已。这个东西我们在上面跑通的话,也可以后面移植在无线耳机上面。所以我虽然这几天大家看到铺天盖地的流量,但是我们其实没有给他花一分钱去给他推广,也没有这个预算去给他推广
这个产品对我们来说,你可以理解为对小公司来说是一个里程碑,是我们想要做的一些改变的尝试。
因为我们公司是一帮年轻人组成的公司,就我算是里面年纪比较大的。这样的团队,大家都想做一些事情。人家来来你这样的一家公司是图什么?是图你工资给的高吗?当然你工资不高啊。也许我们公司里面的,这种相对轻松一点的、扁平一点的氛围,对大家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更多的,每个人来你这里还是想要做成一点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这做耳机的话,我相信大家是看不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的。
Q:那其实我总结就是:第一这本身是水老板,你个人的一个愿景愿望很久了。第二通过这个想锻炼一下自己团队,在软件这方面的整个一个水平和能力,最后相当于也能给员工一点成就感,对吗?
A:嗯是,因为我们接下来其实还有一些产品,这(手机)只是一个步骤,这一步不是说我到了这里就是终点了。
Q:所以你说接下来的事是?
A:手机,是我们想要做的形态里面的一个最初级的体现。
Q:那你下一代的东西是基于这个,还是说会在它的基础上再出一个更完善或者更旗舰级别的体验的这么一个“互联网音频终端”?
A:是另外一种东西。
Q:哦那具体是?
A:具体我现在肯定不敢说出来。(笑)
Q:那你们会做什么类似于Hifi平板,或者互联网汽车这种产品吗?
A:我们公司这帮年轻人,大家有的时候想法是很激进的。就肯定不愿意做任何重复造轮子的事情,除非就是现在这些轮子都不是圆的。那我可以说我造个轮子,但现在轮子都是圆的。我去造这个轮子干嘛?Hifi平板这些东西,某些厂商早就做过,我还买过了。但是效果其实和HIFI关系不大。
Q:除了刚才讲的做手机的目的,还有你做这个手机的初衷。我们知道水月雨是音频大厂,在一些通信、包括相机模组这块没有制造的经验。那这个机器除了音频这部分是咱们主要研发,其他有没有一些现成方案的部分?
A:首先这个屏幕肯定是一个现成的规格,就我们这种体量是不太可能去定制一块屏幕的。我们在现在市场上有的规格里面选了一个我喜欢的OLED。虽然上市过后很多网友会说他们希望是LCD,LCD确实要便宜一些,但是我还是更喜欢OLED。然后这个高刷的OLED屏幕是曲面的,我们选了一个相对能够承担成本的一个规格。
虽然实际上我更喜欢直屏,但无奈在这个项目立项的一年半以前直屏比较火爆,价格相对曲面屏贵,所以我们最后当时做的是选择的是曲面屏。如果这项目再晚一些的话,我就可以有机会选直屏了。
Q:除了屏幕以外,现在手机对散热也有不少方式,这块咱们有什么技术吗?或者在手机性能方面有什么考量?
A:一颗6纳米制程的中低端CPU,他是不太到需要为散热进行考虑的段位。不过他散热的话,主要是依靠金属中框。对,你没听错,就算它是一个塑料壳的手机,但是其实里面仍然是金属中框。我之所以做的塑料壳是因为,我们比较喜欢特立独行一点。跟市场上所有东西长得一样,就显得很没有意思。虽然这样的东西不会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做一直以来做产品的想法就是只要让喜欢的人喜欢就可以了。
Q:那手机音频部分是不是也不用考虑专门的散热?
A:嗯对,音频部分的功率其实对于这个东西来说还是挺小的。
Q:我看好像网上现在已经有一些评测说咱们这个4.4掉电还可以,功耗并不高
A:嗯还可以,因为里面选用的是两个CS43131。
Q:这个是能播的吗?因为我从我现在了解的信息来看,咱们的宣传都是没有说我这是CS多少。
A:这个事情很正常。因为在早些年,就是43131刚出来的时候,定位就是把43198移动化的、扩大市场的东西。后来增加了那个放大电路,其实性能指标除了功率外没有任何变化。再后来43198也用了这样的一套支撑。现在的情况就是,43198和43131不论不管从价格、硬件电路、封装、输出的性能、搭配的软件是完全一模一样找不出任何差别的。
为什么我们会用43131呢?是因为一年半以前的一个项目,43198的CSP封装供货还不稳定。因为这个只能用CSP封装是要小很多,但那个时候我们43198采购的都是BGA封装的,所以当时说这个原因才采用的43131。
Q:只能说是堆料是好性能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的一些相关的比如说调校都有影响。
A:实际上是这样的,这个手机料堆的其实还是蛮狠的。我们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移动端的功耗下,它其实比其他的任何一个选择的性能都要好。
Q:就是综合表现?
A:不只是综合表现,是所有表现。CS的解码芯片,尤其是43198,是它的旗舰系列。它的价格现在可以被压到那么低,不是因为它不行而是因为它太好了。大家用的多,量大,价格就压下来了。
我们采购这个东西都是几万片几万片的采购,那他的价格就真的可以压下来。而相对的为什么有些芯片,口碑还挺火的那些芯片,它的单价会比较贵?因为没人买。这个还是很明显有个边际效应存在。而实际上他们在移动端下的性能是绝对是远远比不上这个的。我们这个东西,和现有的那些差异还有一点。 你说(es)4499、(es)4497、(es)9038,在移动端它的优势是什么?就是很多人口耳相传的,它的音色要更好听一些。
那作为一个手机,它里面的Soc的算力其实比播放器强很多。我们对它的数字部分,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首先里面的那个音频,它就不像小尾巴一样进入USB,它是直接FS过去的,FS过去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其实要干净的多。从信号上面角度来讲,我少加工一次就会减少一次影响。性能保证了过后,我的音色就通过滤波器的方式去调。其实我们后面的OTA,里面带的Audio生态功能就会把我们采集的一个电子管音色加进去。
Q:这也解决了网友提的问题,同样价位到底选手机加个小尾巴还是选这个手机。就是现实的问题:已经有现成方案,我为什么抛弃原有的,选你这么一个音乐手机。
A:对,这之前在展会上很多人听到过也会发现,这个东西就是从原理上来说的就会更好。安卓新的系统更新过后,一些新的底层更新过后,小尾巴兼容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用的最多的CT7601(USB桥接芯片)这个USB插上去了过后,出现噪声、爆声这些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彻底解决。
我理解大家会拿放大镜来看待这个东西(指手机),但对我来说它能够解决我的很多使用场景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小尾巴这方面的一些痛点。
Q:明白,除了刚才讲的硬件的这些东西,这次的原生安卓也是挺多人关心的。第一,为什么你们采用这原生安卓的系统?第二,咱们产品定位是有很多的一些人群,对二次元的设计是有期待的,那后面会不会在原生安卓基础上加入一些定制化的二次元元素进来。
A:就说我个人来说,我是喜欢用原声安卓的。因为原生安卓系统它有个最大的一个特点:干净。我不需要关广告,它本来就不会有广告。
Q:嗯,那后面会不会考虑加入一些主题,或者再往后说一些针对音频的一些优化。
A:或者后面会有的,就是实际上我们下一版就会把我们的Audio这些加进去。
比如说三星、索尼手机也好,他们会有很多自己的功能在里面。一个是我嫌太丑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即便现有的一些东西也是我们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去做的。水月雨软件团队的能力也这仅仅处于普通播放器厂家的一个软件能力,跟手机厂是没有办法比的。
所以你如果作为一个数码圈的角度来讲,我一开始这个手机透露出来的时候我就讲了:这个手机作为手机来说就很一般,仅仅是不是不能用的水平。和当年我拿到一些海外的一些小品牌做的手机的感觉是一样的。
Q:哈哈,水老板你这非常尖锐。自己批判自己。
A:真的,就是就不行,菜就是菜。如果自己都不承认这些东西做的不行,我怎么去进步?怎么去改进它?
Q:那你自己就是从定位上来讲,你更希望他是一个能打电话的播放器?还是以后还是想往手机或者说大家能够当作一个主力机去使用的手机产品。
A:这么一个手机,在国内销售,现在还是一个比较简配的系统。但是海外销售的话,一个原生的安卓就是一个最完整的体验。但如果大家玩手机玩的多,会发现我们这些现在的国内大厂这些东西是由碎片化带来的。而原生安卓其实是在是在解决碎片化的问题。它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因为现在这些能力方面的不足,没有办法去这样解决。所以我们发展出了我们的生态。
它对于每个东西来说,因为碎片化的原因,每个的成本会高很多。导致我们做手机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但是这个软件我后面会去逐步去优化它。我是希望这个产品,会在通过不断的更新之后满足一个我不是非要拿手机来拍照的需求。如果你对于拍照的要求,不是说我要追求拍照的画质要真的有多好。这个东西勉强能用对我来说的话,可以扫码就是一个底线的要求。就是我个人来说,对待自己的产品也会比较尖锐一点。然后你不用他玩《原神》这种大型游戏的话也还好,至少你玩个《方舟》是不会有问题的。
Q:所以你对这个产品的定位更希望是“一个能打电话音乐播放器”?
A:那我的主力机的要求社交平台SNS能够正常运行、能够正常装软件、能够正常的通讯、有摄像头能够拍照,就是我当我要告诉别人东西的时候可以拍照。我不去追求他的滤镜、画质、颜色多么好,细节多么棒,动态范围多么宽。不追求这些的情况下,我能用。然后它可以满足我作为一个音乐发烧友的随身听功能,对一个品质好的耳机的一个基本要求。
Q:那水老板你开始做这个时候有没有想,类似手机的影像,也想把国内的这个手机圈的音频需求提一提?然后你觉得影像和音频在手机这个移动平台上,会不会能到同样的一个需求量级?
A:首先我认为这些需求它的重叠度是有的。但是都重叠起来的这个是极少数,支撑不起来这些需求同时存在。真的要去对接这些东西,需要很大的工程难度。
4.4口是一个真的很大空间的地方,你不知道我们为了4.4音频的模块牺牲了多少。这是第一款带4.4音频接口的手机。4.4口的体积比3.5可要大很多倍,而且现在4.4口他没有这种专门针对手机堆叠的尺寸。所以它的尺寸是非常非常大。我为了4.4孔堆点腾挪,牺牲掉了独立的那个上扬声器,把上扬声机和听筒集成在一起。而且牺牲掉了听筒的抗射频干扰能力,导致了你打电话的时候会有杂音。然后呢我也牺牲掉了无线充。我甚至把广角的摄像头的规格都给缩小了,就是为了这个尺寸堆叠。
所以你为了一个4.4,其实真的牺牲了很多东西。但这个4.4的效果,确实又是你3.5不可能达到的。即便是我们这上面的3.5是从我们的音频板里面出来的,但是3.5额外还有地线和麦克风线,导致它会引入干扰。我当然也想要一英寸大底,一英寸底起码可以让他像卡片机一样拍照。但是就塞不下,即便我把两个换成一个他也塞不下。而且你要说卷画质吧,首先算法就是这问题。我们没有钱去找红软这样的公司来跟我们做。当然以后我也许会考虑这方面的事情。之前机圈不都是说扫码摄像头能扫码就行,你真的出扫码摄像头,你看他骂成什么样子?
Q:哈哈哈哈(大笑)
A:我其实也知道这件事情,因为用户的表达,他是不需要经过太深入的思考的。
他是不用承担责任只要说就可以了,但是有些东西当你真正思考的时候,你不能够以他说的这些东西为规定,你必须要仔细思考里面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成立。而我们思考的过后就是扫码摄像头。
我真的只能当是玩梗。我不是只想要做个扫码摄像头,只是我只有这个能力,而用户是既要还要。水月雨这家公司,我们做这个东西过后,很多人发出疑问:这是个什么鬼**公司?不好意思,我们没有任何背景。
Q:其实手机上面这些音频体验,也不是水总一个人刚开始做的。包括像VIVO、OPPO他们之前也做过一些音乐手机这些尝试。那你怎么看他们这个尝试?
A:vivo是第一个做,而且就除了OPPO以外没有其他厂商跟进。vivo第一个当年的x play出来的时候就是我知道只要周围的人要买手机,我就推荐买这个。
那个时候其实是他们选择的一条弯道超车的一个东西,就是因为我以前也是音乐手机。最早那个广告很成功的音乐手机,那个时候他都还没有那么复杂,他都还没有搞Hifi了。他后来搞Hifi这些东西呢,是在里面加了独立的那个DAC。那个时候用过CS4398,但4398功耗高且性能移动端性能一般。用过ESS的9018Q2M,就是给他做的,做这个低功耗的。但是其实你放到现在来看9018Q2M在移动端的性能,其实也是稍逊一点。
然后另外一方面,他们那个时候加的运放,就在有线的情况下他们还有Boost模式去切换,这些东西人家是做的很完整的。但是为什么最后大家没有推开呢?有几个原因。因为那个时候真正玩HIFI的东西已经开始流行起2.5的平衡了,然后很快索尼推广起了4.4平衡。平衡输出推力大一倍,指标高一倍。最关键的是什么?不受干扰。手机上面那个3.5的话,你还受干扰的。
Q:如果说现在随着水月雨把这4.4加在这个手机里,会不会手机上的音频需求能被重视起来?
A:我觉得这不太不太现实。如果我是个理智的手机产品经理,基于我要服务大量的用户的情况下,就大众用户的情况下,我第一件事情我就要牺牲4.4接口。
3.5都没有为什么要放4.4接口?我宁可牺牲这个空间,去堆叠别的元器件,我还可以卖无线耳机。他这个经济角度上来说就不可能。你还记得3.5是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消失的吗?17年左右开始,那个时候还没完全消失。因为那时候Airpods一代声音不好吧。但Airpods Pro出来过后基本就很少厂商添加3.5接口了。产品是会迭代的。
真正的就是用户在用了过后,体验上面自己所缺乏的东西进行补偿。这样一个新的真正能够补偿的东西,会替代这个产品,而无线耳机基本上就替代了轻度耳机需求。
你不那么讲究的轻度聆听的部分使用场景,因为无线便利和降噪这样有线耳机不可能实现的功能的时候,它就可以去替代。而有线耳机它最终只会是一个只有音质,小众的东西。而无线耳机会越来越发展得越来越好,甚至把音质做的更好。
我们前两天不是出了个平板单元那个TWS吗?你先不提他其他方面的功能怎么样,因为这个芯片在底层都没有搭完。你就说这个音质,是不是和你以前对无线耳机认知还是不一样的?无线耳机你音质差是因为传输吗?那么多人花那么多精力在传输上,过后发现其实现在传输够不上瓶颈。因为传输里要16bit的东西,就有96db的动态范围。他的声压极限能达到96db,你再说这个动态范围的事情,因为TWS电池小、功耗小、推力小,相当于我一个弯道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未来TWS方面,因为大家都在投入到里面去,会有更多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去处理好不同的问题。那么有线耳机的优势至少延迟可能会被解决。我们这种产品的意义是在于告诉大家,这个东西的价值仍然存在的。所以比我们未来还会继续做。但是就像你问的?会有更多厂商去做这种东西吗?我不认为会。因为从经济效益来说是一个悖论。
Q:我能明白。但是我的意思是说,比如你像镜头的大底。实际他底越大,对于手机的架构来讲其实也是影响越大的。
A:你想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一个SNS所有人齐聚的时代。男女老少会使用手机都会去SNS上面发布自己的东西,无关他的认知是什么样的他都会在上面去发表自己结论。在这个年代大家是需要去分享的,每个人都乐意去分享。所以对这个分享来说,社交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声音就明显是一个更私密,或者更对I人的一个爱好。因为我是个I人,从小到大我就喜欢听音乐,不喜欢跟别人聊天。这个社会对I人一直以来都不是那么友好。所以说对于我们去服务的群体他是小众的,而小众的就会有个很尴尬的问题。一颗高通骁龙8Gen3的平台费是多少钱,基本上就四位数进了。所以我们得卖多少台才有可能用起来?这个价格才能够被人给接受?对于大厂的手机品牌来说,这个就是说起来很难(做起来容易)。
我们这个音频这个圈子就是小而美,就是个小众圈子。这个圈子的底色,大部分还是一群i人。大部分真正的音频用户是不会在互联网上面的。真正在论坛里面、群里面吵架那些人,也不是大部分用户的底色。
Q:安卓系统的src问题处理得怎样,是全局绕过src还是指定应用绕过?
A:SRC是肯定要绕的,不绕SRC我做这个干吗?只要是通过模拟输出来的话都可以。但是如果是开USB的话呢,软件里面一般都会有独特模式。因为USB是另外一回事,通过我们的模拟输出的话都是要绕的。USB输出的话,你在软件里面要去给他设个独占。设个独占了过后,你更高的码率都可以支持。
Q:电脑外置声卡是不是也实现不了了?
A:电脑外置声卡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现在还在研究这个东西要怎么去实现。我们Soc里面是有这个性能的,只是说我们实现起来可要花点时间。刚才你讲的那么多,其实说起来很悲观。其实也不是悲观,而是我们得认清现,我们才知道该做什么。我做这件事情理想主义也好,鲁莽也好。理想主义是理想主义,但做了那么多年的工作、做了那么多年的商业。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会说真的说因为这个理想主义去做这种莽撞的事情。我们会有一些勇敢和鲁莽,这点中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理性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都是感性的,感性和理性是可以融合的。
我说如果,以后我的路是走在手机上面的,我也应该不会说大力去发展AI。因为大家都在发展这个东西,我不做重复造轮子的事情。就像你之前问的我们预期了多少这台机器对吧?会计通过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计算,如果说最好的理想情况或者说我们的直销的占比更高并且没有额外财投的情况下,8万台也只能回本。如果有更多的投入的话,可能10万台以上才能回本。
就这个回本数字,我们一开始就不认为他能够达到,就如果他能达到我可以当做是中彩票了。他就不该,也不是说不该吧,就是他就该达不到,这个事情是我们有所预期的。因为我们做每一批货对我们来说都是在占用很多的现金流,作为一家没上市融资过的公司,这个其实还是挺恐怖的。
我也不是什么富二代背景白手起家,还是很难的。什么事情都很难,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特别简单的。简单的事情都是会有很多人去做的,所以当你做了过后你回过头去看,难归难但还是又不能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