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占据独特地位,其账务处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那么,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何进行账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有兴趣的话,跟着之了君一起看看吧。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1、在确认资产和负债时,需要根据所得税规定来确认递延所得资产,一般是在借方记本科目,贷方记“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
2、在结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的余额,会计分录同上。如果小于本科目的余额,则做相反会计分录。预计未来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也做相反会计分录。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都是与税收相关的概念,产生的原因是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额存在时间差。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当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就可以将这部分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其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未来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未来需要这缴纳的税额,即存在应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公式: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企业所得税税率。
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准则的持续更新,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更多会计实操相关知识点,欢迎到之了课堂了解。以上就是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何进行账务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怎么理解?”的全部内容。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之了课堂会计小萌萌,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 版权声明
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