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公政审”成为热议话题,许多考生因自身或亲属的所谓“违法记录”担忧前途。从法律角度来说,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看似相似,实则法律性质、后果影响有很大不同。本文将从《经济法》中【法律责任】部分知识出发,从法律角度拆解二者核心差异。
行政责任VS刑事责任,2字之差=天差地别!
1.法律性质不同
行政责任:针对一般违法行为(如交通违法、环保不达标等),由行政机关(如公安、环保局)依据《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处理,常见形式包括罚款、警告、行政拘留等。
刑事责任:仅针对犯罪行为(如盗窃、故意伤害等),由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依据《刑法》判定,后果包括主刑(有期徒刑、死刑等)和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等)。
2. 追究机关与程序不同
行政责任由行政机关直接决定,流程相对简化(如交警开具罚单);刑事责任需经司法机关严格审理,遵循刑事诉讼程序,举证标准更高(如“排除合理怀疑”)。
3. 法律后果的严重性
行政责任以惩戒和教育为主,不涉及人身自由的长期剥夺(如行政拘留最长15日);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可剥夺生命(死刑)或长期自由(无期徒刑),并留下终身犯罪记录。
ps:说到这里,相信学习过《经济法》相关知识的小可爱们并不陌生,快来跟小奥一起复习一下~
行政责任VS刑事责任,对考公有啥影响?
1. 行政责任的影响
个人行为:普通行政处罚(如交通违法罚款)通常情况下,不影响政审。但若涉及严重违法(如虚假诉讼、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可能在政审中被重点审查,尤其是报考公检法岗位。
亲属行为:直系亲属的行政违法记录一般不影响考生,除非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特殊案件。
2. 刑事责任的“致命打击”
个人行为:
正在服刑:直接丧失考公资格;
已服刑完毕:普通犯罪(如过失犯罪)可能通过政审,但报考警察、司法等敏感岗位受限;
重大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毒品犯罪):终身禁考。
亲属行为:
直系亲属正在服刑:多数岗位政审不通过;
直系亲属有严重犯罪记录(如死刑、无期徒刑):即使已出狱,考生报考公检法、国安等部门时可能被“一票否决”。
结语: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区别,各位小可爱们都清楚了吗?关注小奥,持续get更多生活中的法律小知识吧~
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东奥会计教育,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