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想了解期末冲刺:三年级下册期末作文真题分析与预测,小编通过整理给大家分享一下相关情况,希望有所帮助。
真题预测01
奇妙的想象/限定习作题目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奇妙,请你以“调皮的蒲公英”为题写一篇作文。大胆想象,蒲公英会经历什么有趣的事情?它会交到哪些朋友?期待你创造的想象世界!
要求:
1.想象要具体;2.语句通顺;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5.字数不少于300。
高分指导:
题目限定了以“调皮的蒲公英”为题进行想象,不可以写其他想象故事。要将本次习作写得出彩,应该如何构思、写作呢?可以看看下面的指导:
>>根据蒲公英的特点想象情节。
你可以根据蒲公英轻盈、能随风飘动的特点,想象调皮的蒲公英会飘到什么地方,经历什么奇妙的事。
>>按一定顺序安排完整的情节。
你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奇妙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以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写清楚蒲公英的经历。
>>用不同描写手法将故事写生动、写有趣。
在故事中,你可以适当加入环境描写,或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这样故事会变得更有趣,更吸引人。
高分范文:
调皮的蒲公英
蒲公英妈妈有二十多个孩子,其中有一朵蒲公英与众不同,她是众姐妹中胆子最大、最调皮、最爱捣乱的那一个。(仿写点:开头介绍角色特点。你也可以在开头总括全文的意思,但注意简单写一两句话即可)
某一天,小蒲公英趁妈妈不注意,偷偷跟着风婆婆去旅行。小蒲公英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离岸边不远的湖面上。小蒲公英想到湖里游泳,可她一沾到水就飞不起来了。她浮在水面上,急得团团转,哭着喊:“救命啊……”(仿写点:描写角色的动作、语言等细节。角色的细节描写要和故事的发展相符合哟,如此处因为蒲公英沾了水飞不起来了,所以用了能展现慌张的一些细节描写)不远处的小鱼听到呼救声后,迅速游了过来,猛甩尾巴,湖面上瞬间泛起了浪花。小蒲公英随着浪花漂上了岸,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晒干了身体。
此时,风婆婆又吹了一口气,把小蒲公英吹到了森林里。中午,阳光猛烈,小蒲公英被晒得奄奄一息,就在这时,一只兔子经过,小蒲公英趁机跳到兔子身上遮阳。但过了一会儿,兔子觉得背部痒痒的,便用力一抖,把小蒲公英抖到了一棵大树下。小蒲公英想:我可算找着一个安全的地方了。正当她扬扬得意时,树上的鸟儿猛地飞下来,一口把她吃了,边吃还边飞向远方。一路颠簸,小蒲公英在鸟儿的肚子里别提多难受了,她心想:这回真的完了!谁知第二天,这只鸟儿就把她拉了出来。小蒲公英缓缓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山腰上,高兴得唱起了歌。(仿写点:安排突发情节,让故事更精彩。可以在整篇习作中安排几个不同情境下的突发情节,让故事产生波折)
此刻,小蒲公英满意地说:“嗯,这里很安全,我就在这里安家吧!”自此,她在这里安了家,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
佳作评析:
全文紧紧围绕“调皮”来写。正是因为调皮,小蒲公英才有了后续险些丧命湖中、跳到兔子身上遮阳、被鸟儿吃掉等奇妙经历。文中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救命啊”的语言描写、“扬扬得意”的心理描写、“抖”的动作描写等将故事写得更加吸引人。
真题预测02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缩小范围
幽默风趣的爸爸,要求严格的妈妈,不苟言笑的爷爷,喜爱购物的阿姨……你身边的亲人是不是各有特点?也许是在性格上,也许是在爱好上,也许是在样貌上……请你选择一个特点鲜明的亲人写一写。
要求:
1.题目自拟,拟题时要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2.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亲人的特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5.字数不少于300。
高分指导:
与第六单元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不同的是,这道题目缩小了写作范围,规定只能写亲人。但这一题目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与第六单元相同,你可以复习书中的方法。如果想更上一层楼,还可以试试下面的两个妙招:
>>注意详略。
一是要注意详细写一件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情,其他也能体现该特点的事情可以简单写,但事例不宜写得太多,三件以内就好。二是要把重点放在所写的人物上,如果需要通过写其他人来衬托这个人物,那么用两三句话写其他人就可以了。
>>语言平实,内容真实。
写人的习作,要展现一个人物真实的特点,应该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来写,如果语言过于优美,如过多使用修辞手法、堆砌辞藻等,就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让人看不到人物真实的一面。
高分范文:
蛐蛐儿迷爷爷
“李大爷养蛐蛐儿真有一套:养出来的蛐蛐儿个头大、勇猛,我跟他斗了好几次都败下阵来!”“李大爷对蛐蛐儿的喜爱响可比不上……”他们口中的李大爷就是我那蛐蛐儿迷爷爷。(仿写点:用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特点。除了描写他人对所写人物的夸赞和对所写人物对于某种事物喜爱程度的议论或看法,还可以通过写人物家里的摆设、拥有的物品等从侧面展现人物的特点)
我的爷爷非常喜欢蛐蛐儿,光是养蛐蛐儿的工具就一大堆,有水槽、过笼、小刷子、小石板等,还有一柜子大大小小的罐子。
每年临近白露,爷爷便开始养蛐蛐儿。他先把养蛐蛐儿的罐刷干净,然后跑到郊外挖新土,把土放进罐里,压平。经过几天的忙活儿,爷爷就给蛐蛐儿们准备好了舒适的家。
一切准备就绪,爷爷就会坐公交车到很远的地方去买蛐蛐儿,这一买就是十多只。回家后,爷爷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忙着去给蛐蛐儿们做大餐。爷爷先把剩饭捣得很烂,再倒上一点蔬菜碎,把它们搅拌均匀,接着舀一小勺放在小石板上:然后把小石板放进罐子里,最后在小石板旁边放一小水槽的水。(仿写点:用动词写出具体过程。用多个动词描写人物做某件事时的状态和过程,能将画面写得很细致,也能凸显人物的特点。如本文段中“捣”“倒”“搅拌”“舀”“放”这些动词将爷爷为蛐蛐儿准备食物的过程描写得很具体,展现了爷爷照料蛐蛐儿的细致程度)
从这之后,喂蛐蛐儿就成了爷爷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爷爷乐此不疲。喂蛐蛐儿前,爷爷会先端详它们半天。瞧,爷爷正微微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笼子里的蛐蛐儿:仔细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爷爷还会用小签子逗一逗它们,拨一拨它们的腿,戳一戳它们的想膀,比一比哪只的个头大,哪只的腿有劲儿。有时看见蛐蛐儿跳起来,爷爷还会笑眯眯地说:“这小东西,真有意思!”(仿写点:列举多个日常表现。要注意,所列举的日常表现都是能体现人物特点的)
养了一段时间后,爷爷会选出几只厉害的蛐蛐儿,拿出去跟别人的斗。斗蛐蛐儿的时候,爷爷就像被定住了一样,一动不动的,有时还会给它们鼓劲儿。
这就是我的蛐蛐儿迷爷爷。
佳作评析:
这篇习作最有意思的是,小作者将笔墨聚焦于爷爷对蛐蛐儿的照料上,从工具多种多样、为蛐蛐儿准备新家、买蛐蛐儿、给蛐蛐儿喂食等多个方面展现爷爷对蛐蛐儿的痴迷。本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是善于用细节展现人物的热爱,如爷爷挖新土给蛐蛐儿做舒适的家,坐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买蛐蛐儿……小作者用平实的话语记录爷爷照料蛐蛐儿时最真实的状态,使读者也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爷爷的这份真挚的热爱。
真题预测03
开放式题目/半命题作文
题目:我最喜欢的
提示: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一次经历、一处景点,还是一件物品呢?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要求:
1.根据提示把题目补充完整;2.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300。
高分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选材范围比较广,既可以联系单元习作进行选材,又可以联系生活经历确定写作主题。建议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素材来写。
如何写好这篇习作呢?可以看看下面的两个小妙招:
>>写清楚喜欢的理由。
如写最喜欢某个人,可以写这个人的什么特点或品质让你很欣赏;也可以写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对他(她)心生喜欢。
>>表达喜爱之情。
如写喜欢某种植物、动物或物品,可以通过写你们之间的互动来表达你对它的喜欢;也可以写你对它的爱护,体现你对它的喜爱。
高分范文:
我最喜欢的小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仿写点:开篇引用古诗。除了古诗,还可以引用与所写事物有关的名言、歌词等,自然引出下文)
今年暑假,我在老家养了四只小鸡,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让我觉得有趣。
小鸡很漂亮。它们脑袋的中央长着一个粉红色的鸡冠,颇为可爱。它们的毛更为漂亮,棕黄色的羽毛间夹杂着点点纯白,尾巴短短的,上面长着蓬松的毛。
小鸡吃食的样子很可爱。“开饭喽!”我大喊一声,把分别装着饲料和水的盆放到它们跟前。起初,它们有些害怕,只是在原地徘徊。渐渐地,一只胆大的小鸡走向饲料盆,吃了起来。其他小鸡见了,也大胆起来了,一边吃一边叫,仿佛在说:“你往左边走一点儿,挤到我了!”由于饲料盆小,吃着吃着就有小鸡被挤了出去。看饲料盆边不好待,有的小鸡便去喝水了。它们把嘴伸到水盆里,含一口水,接着直起脖子:把水咽下去:然后继续喝……小鸡极会消道,吃完饭了,它们摇摇摆摆地走到门外,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将翅膀摊开晒太阳。(仿写点:重点描写某个场景。描写喜欢的事物的某个场景时,建议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如写一写事物外形、发出的声音、做出的动作等)
小鸡很聪明。昨日,小鸡在门口踱步时,风云突变,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都特别担心,却没有看见它们的踪影。我们后来发现,它们正躲在盖着塑料薄膜的箱子里睡大觉呢,真是聪明至极。
老舍爱猫,丰子恺爱鹅,而吾独爱鸡。漂亮、可爱、聪明的小鸡,我爱你们!(仿写点:用第二人称抒情。表达对某人、某物的喜爱等情感时,用第二人称直接与这个人或事物进行对话,情感更加强烈)
佳作评析:
这四只小鸡是今年暑假小作者在老家亲自养的,小作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事物来写,选材恰当。小作者不仅写清楚了小鸡漂亮的外形、吃食时可爱的样子、聪明的特点,还把自己喜欢小鸡的理由写清楚了。另外,对小鸡漂亮和聪明这两个特点,小作者着墨不多,但对可爱这一特点,小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抓住小鸡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得作文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通过AI大模型自动搜索获取,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小学语数英学习资料,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